
量化寬鬆是中央銀行所採用的一項非常規貨幣政策工具,主要透過大量購入金融資產(如政府債券)來擴大貨幣供給,為金融體系注入流動性。當傳統貨幣政策工具(例如調整基準利率)的效果受限,中央銀行便會選擇啟動量化寬鬆措施,以促進經濟成長、穩定金融市場並防止通貨緊縮。這項政策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已被主要央行普遍採納,並於後續深刻影響加密貨幣市場。
量化寬鬆的核心在於創造新的電子貨幣,進而擴張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當中央銀行買進政府債券及其他金融資產時,新增貨幣供給會首先流入金融機構,理論上這些資金將再進一步流向實體經濟,帶動消費與投資。對加密資產市場而言,量化寬鬆所帶來的低利率環境及資金充裕狀態,促使投資人尋找高報酬標的,加密貨幣憑藉高風險與高回報特性,成為資金流入的重點。
量化寬鬆對市場所造成的影響極為顯著。首先,它有效拉低長期利率,使借貸成本下降,理論上有助於推升經濟活動。其次,貨幣供給增加會推升各類資產價格,包括股票、債券、不動產,近年也涵蓋比特幣等加密資產。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聯準會等各大央行祭出的量化寬鬆政策,被普遍認為是推動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價格急速上揚的關鍵。投資人因擔心法定貨幣貶值與通膨風險,便將資金重新配置至被視為「數位黃金」的比特幣等資產。
不過,量化寬鬆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與風險。最直接的風險之一是通貨膨脹,若大量發行的貨幣未能有效帶動實體經濟成長,可能引發嚴重資產泡沫。從加密市場視角觀察,當央行終止量化寬鬆並實施緊縮政策時,市場流動性減少常會對高風險資產造成顯著衝擊。2022 年聯準會等主要央行開始升息並結束量化寬鬆後,加密貨幣市場也隨之大幅下跌。此外,量化寬鬆容易加劇財富分配不均,因資產價格上漲主要使持有資產者受益。最後,若長期實施量化寬鬆,可能會扭曲市場價格訊號,削弱資本配置效率。
量化寬鬆政策已成為現代貨幣政策體系中的核心要素,其展開與退場均會對傳統金融市場及加密資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對加密貨幣投資人而言,掌握全球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尤其是量化寬鬆的執行強度與節奏,對於洞察市場週期、制定明智投資決策至關重要。同時,量化寬鬆也成為比特幣等加密資產支持者論證法定貨幣體系不可持續的重要依據,並加速推動對去中心化貨幣替代方案的探索。
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