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关税政策后市场分析 #下行市场风险对策


美國加徵關稅
中國這次爲什麼要硬剛美國?—全廣場首次解讀中國反制的內在邏輯
這兩天,網上有很多的聲音,就是說中國硬剛美國,雖然可以收獲民族主義情緒,但是贏了面子輸了裏子,爲了幾百上千萬人的生計,我們跪着把錢賺了其實也沒什麼關系,畢竟天大地大,都沒有老百姓喫飯大。
真的是這樣嗎?
以上言論說實話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他們根本沒有弄清楚這次關稅戰的本質。接下來說一下爲什麼這次中國選擇硬剛而不是妥協。
2018-2019年度,同樣是川普挑起貿易戰,對中國加徵關稅,那次中國其實就是本着幾百上千萬人的生計選擇了妥協。妥協的方式是和美國籤訂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是最終川普還是給中國加了7.5%-25%的關稅,隨後,中國承諾每年增加採購美國2000億美金的能源和農產品。
那麼中國妥協的代價是什麼呢?就是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貶值,美元對人民幣從6.5漲到7.3。用川普1.0時代擔任財政部高級政策顧問的哈弗經濟學博士Miran的描述,中國貨幣貶值,人民幣國際購買力下降,他們的人民變的更加貧窮(需要花更多的錢在國際市場進口商品),而這筆中國支付的關稅的錢正好被川普用來給美國人民減稅。
這就是川普加關稅的邏輯。
看到沒有,中國在2018-2019年是妥協過的,但是川普就是一個得寸進尺、毫無信義的人,你妥協一次,他就來第二次。這次直接關稅加到54%,也就意味着中國出口到美國的5000億商品,要給老美超過2500億美金的的稅!2500億美金,1.85萬億人民幣啊,白白用來養老美?這5000億的出口額,中國人頂多賺個500億美金而已,反而要白白給老美5倍的稅收。
現在關稅加到104%了,中國如果依然不妥協,那麼會是什麼結果呢?就是中國對美出口萎縮50%-60%,也就是減少3000億出口。有人會問,爲什麼不是減少100%出口?因爲有一部分中國商品即使加幾倍的稅,在美國依然是剛需。
比如:
浙江工廠生產的咖啡杯,我們出廠價是0.8美元,在紐約超市標價是48美元;
中國工廠生產的藍牙耳機出批發廠價3美元,美國德州工廠出廠價是22美元;
義烏生產的LED燈泡報價 0.5美元,而密西根工廠生產的同類產品報價是22美元;
深圳生產的空氣炸鍋59人民幣質保3年,而芝加哥生產的同類產品報價是499美元質保半年。
而關稅戰影響最大的是高價值產品,比如手機、筆記本電腦和新能源汽車等,大家猜猜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電腦、手機、新能源汽車都是什麼牌子?會是華爲小米比亞迪嗎?當然不可能,就是蘋果和特斯拉。
蘋果和特斯拉出口下降,我們固然會損失一些就業和稅收,但是損失最大的還是美國的品牌蘋果和特斯拉。
所以,中國選擇不妥協的原因就是,與其用2500億實際支出換3000億出口,還不如用這2500億拿來刺激中國國內消費,拉動內循環,下一步,中國一定會出臺大規模經濟刺激政策。
另外,中國這次不同於2018年,選擇硬剛的底氣在於這7年間,有三個方面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解決能源依賴。
中國是能源依賴大國,石油的70%是被汽車消耗掉的,而這幾年,隨着電動汽車的大力發展,電車的市佔率已經超過了50%,對石油的依賴大幅減少,這樣,再用能源封鎖我們,就不好使了。
其次是解決科技卡脖子。
2018年貿易和科技戰以來,中國半導體、量子、航天等領域取得了很大突破,鴻蒙操作系統,北鬥導航系統,國際空間站,工業機器人等等,2025年已經不同於2018年,現在的科技封鎖只會促進中國的自主研發,而無法實質的卡住脖子。
最後是消費。
美國最厲害的就是消費大國,全世界一年進口額24萬億美金,美國自己就3.3萬億美金,再加上美元霸權,各國都離不開美國市場,這就是川普有恃無恐加關稅的底氣。如果中國趁這次機會大力刺激國內消費,提高國內消費水平,把中國變成制造和消費大國,那麼其他國家就更離不開中國,更會和中國站在一起。#当前行情分析:抄底还是观望? #CPI & PPI 数据将公布
TRUMP-7.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