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的幻覺"



我在周末崩盤後的第二天與另一位創始人共進午餐,他隨口說了一句:

"你知道這個遊戲有什麼好笑的嗎?"

"獲勝者並不會因爲思考每一步的時間長短而獲得額外的分數。"

我注意到在生活的不同領域中存在同樣的悖論。

你越往上走,實際的原始努力就越不重要。

只有分數有效。

在最低層次上,努力與產出通常是直接相關的。

工作時間加倍,產出也加倍。

但這種關係在更高水平的表現下會出現顯著的崩潰。

在最上面,沒有因爲疲憊而獲得的金星。

高績效者與其他人不同的不是他們忍受痛苦的能力。

他們識別和利用槓杆點的能力。

人工智能進一步擴大了這一差距。

隨着常規工作變得扁平化,唯一剩下的就是高槓杆的決策制定。

策略、品味、時機 - 這些人類元素是算法無法輕易復制的。

我曾管理過一些人,他們以30%的努力創造的價值比其他人以100%的努力創造的價值還要高。

並不是因爲這些表現出色的人天生懶惰(,他們通常不是),而是因爲他們本能地理解該瞄準哪裏。

從外部來看,這對那些以工作倫理自豪的人來說可能顯得極其不公平。

"我在全力以赴,而那個人卻在以30%的努力混日子"

"他們是如何取得更好結果的?"

但從擁有者的角度來看,影響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有人能夠通過專注於正確的事務在一半的時間內創造出10倍的價值,那並不不公平——這正是人力資本的最佳配置。

職業設計應該體現這一點。

優化可見活動只是意味着你試圖爲了忙碌而顯得忙碌。

這是一種源於工業時代思維的遺留觀念,在這種思維中,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係更爲直接。然而在知識工作,尤其是在創造性或戰略性領域,這種關係就會崩潰。

相反,我們應該優化決定性打擊。那些小投入能夠產生巨大產出的槓杆時刻。

相同的冪律在工作之外也會出現。

一個清晰的決策總是勝過一百個不那麼重要的決策。

在關係中,一次真實的對話可以比幾個月的表面交流更加加深連接。

在商業戰略中,一個關鍵決策可以比一千次增量優化更能決定成功或失敗。

交易、投資、關係——這都是相同的數學。

一次時機把握得當的行動勝過一堆持續的動作。

這並不意味着懶惰。

恰恰相反。這意味着對你將精力投入到哪裏進行嚴格的挑選。

這意味着培養判斷力,以便在高槓杆機會出現時能夠識別出來,並具備忽略其他一切的自律。

這需要與我們大多數人訓練的努力不同的種類。

不是做更多事情的努力,而是識別哪些少數事情真正重要。

我認識的最成功的人不是做更多的決定,而是做更好的決定。

你無法通過暴力破解不對稱的結果。

在槓杆上獲勝,而不是在勞動上。

因爲在最高層次上,這才是贏得勝利的唯一方法。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