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 Web 3.0 (Web3)?定義、指南和歷史

如果網站能夠準確地召喚出你所需的信息,並以你想要的格式呈現,甚至在你還沒有足夠的了解去請求它之前,怎麼樣?

這將是完全不同的互聯網體驗,或許甚至是可取的,盡管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然而,這可能就是Web 3.0的現實,網路的下一個版本。

根據Web 3.0的支持者,互聯網將因無處不在的人工智能變得更加智能。全球所有數據將統一在所謂的語義網中。普通用戶將對其個人信息擁有比大公司更多的控制權。當人們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交換數字貨幣時,銀行將變得無關緊要。

如果Web 3.0能夠實現,尤其是以當前設想的方式,這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確實,興趣從未如此之高,企業渴望學習足夠的知識以決定採取何種行動。

什麼是Web 3.0?

Web 3.0 描述了萬維網的下一個演變,這個接口使我們能夠訪問互聯網中的文檔、應用程序和多媒體。

由於它仍在開發中,因此沒有普遍接受的定義。甚至沒有定義拼寫,分析師籤名在“Web3”和“Web 3.0”之間交替。

顯然,Web 3.0 將非常重視去中心化應用,並可能會使用區塊鏈技術。它還將實施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以創建一個更智能和更適應的網路。

網路的演變

Web 3.0將是前兩代的繼承者。

第一代,Web 1.0,是由蒂姆·伯納斯-李於1989年發明的,他應用了超文本的概念來連結數字文本。除了編程第一個瀏覽器外,伯納斯-李還編寫了HTML和HTTP,並開始設計一個將數據鏈接到網頁之間的“語義網”。

公衆直到1993年才剛剛了解網路,那時Mosaic發布了,這是第一個流行的瀏覽器。像Yahoo!和AltaVista這樣的第一個搜索引擎出現了,但到2004年,谷歌已經讓許多人退出了這個行業。

在千年左右,專家們開始推廣一個更具互動性的改進網路的概念,稱之爲Web 2.0。伯納斯-李發展了他的語義網概念,而蒂姆·奧賴利則通過發起一場專門的會議來幫助推廣Web 2.0。

一個互動網站的夢想在幾年後隨着社交網絡如Facebook的普及而實現。大約在同一時間,Web 3.0的兩項關鍵技術應運而生:加密貨幣和區塊鏈。以以太坊聯合創始人Gavin Wood爲代表的人士開始推廣"Web 3.0"和"Web 3"這些術語。

爲什麼Web 3.0很重要?

如果去中心化至少實現了一部分承諾的好處,它可能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在網路上的互動方式以及企業如何創造收入。

像亞馬遜、谷歌和Meta這樣的Web 2.0巨頭迅速成長,收集和集中客戶的PB級數據。Web 3.0的全球點對點網路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平衡器,使這些公司難以壟斷數據。個人將對網路內容以及誰可以訪問和受益於他們的個人數據擁有更多控制權。

Web 3.0中的商業機會可能會集中在利用這種新能力來個性化產品和服務。Web 3.0中的營銷可能會在隱私和個性化之間實現更好的平衡。缺點是:企業可能會發現,強有力的隱私保護會阻礙其當前的戰略。

區塊鏈的不變記錄所提供的更大透明度可能會改善客戶服務。企業可以通過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更好地監控其供應鏈,以打破數據孤島。

Web 3.0 也同樣作爲基礎設施對元宇宙重要,元宇宙是一個提議的 3D 虛擬世界,化身在其中互動和做生意。元宇宙和 Web 3.0 一樣,目前尚不存在,也將依賴區塊鏈作爲其數據和金融基礎設施。

Web 3.0 將如何運作?

在Web 1.0和2.0中,HTML定義了網頁的設計和交付。在Web 3.0中,它仍將是基礎,但它如何連接到數據源以及這些數據源的存放位置可能會有所不同。

許多網站和應用程序在Web 2.0中依賴於集中式數據庫。在Web 3.0中,應用程序將使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而沒有任意的中央權威。這種更民主的信息創建和確認方式將使用戶對網路和個人數據的使用擁有更多控制權。

另一個區別是,Web 3.0 將使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爲每個用戶提供相關內容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雖然 Web 2.0 允許用戶參與內容的創建,但 Web 3.0 可能將這些任務委派給語義網和人工智能。

Web 3.0 將會更加 “智能” 和響應,因爲數據將在伯納斯-李設想的語義網結構中更合邏輯地組織。

組織自治去中心化(DAO)也可能通過剝奪中央權威的控制來徹底改變網路管理。

而且,由於Web 3.0也主要依賴於加密貨幣,金融交易將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進行,而不是通過當前的金融服務公司。

Web 3.0 的關鍵特性和技術

多項關鍵特性定義了這一代網路的第三代:

  • 去中心化: 與早期版本不同,Web 3.0 將通過一種分布式的方法提供應用程序和服務,不依賴於中央權威。
  • 基於區塊鏈: 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是Web 3.0分布式應用和服務的推動者。
  • 用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
  • 語義組織: 語義網對信息進行分類和存儲,以便"教"基於人工智能的系統數據的含義。
  • 自主智能: 自動化將由人工智能推動,篩選並提供用戶所需的數據。

Web 3.0 的用例和應用

Web 3.0 應用程序將利用新興的人工智能能力來理解用戶的意圖和偏好。包括:

  • NFTs: 非同質化代幣,用於創建和驗證數字資產的所有權。
  • DeFi: 去中心化金融作爲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基礎。
  • 加密貨幣: Web 3.0中的法定貨幣。
  • dApps: 建立在區塊鏈上的開源去中心化應用程式。
  • 智能合約: 響應事件執行業務邏輯的代碼。
  • 跨鏈橋: 以實現多條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 DAOs: 可能的組織實體,用於 Web 3.0 的結構和治理。

Web 3.0 的潛在好處

  • 控制與隱私: 用戶將重新獲得對其身分和數據的控制。
  • 透明度: 更高的交易和決策可見性。
  • 韌性: 應用程序對單點故障的脆弱性較小。
  • 預測性智能和個性化: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將使網站更加響應。
  • 去中心化金融: 無中介交易。

Web 3.0的潛在挑戰

  • 復雜性: 去中心化網路和智能合約呈現出顯著的學習曲線。
  • 安全性: 復雜性使得安全成爲一個真正的挑戰。
  • **監管擔憂:**缺乏中央權威使監管變得困難。
  • 技術要求: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通常需要昂貴的硬件,並消耗大量能源。

Web 3.0 什麼時候到來?

區塊鏈及其應用的重大部分已經到來,越來越成爲現實。然而,從Web 1.0到Web 2.0花費了超過10年,而大多數人預計完全實現Web 3.0將需要同樣或更長的時間。

網路資產的代幣化已經在發生。Gartner預測到2024年,25%的公司將擁有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序。像星巴克和NBA這樣的知名品牌已經開始提供NFTs。

“語義網”在搜索引擎優化中已存在多年。像谷歌、Meta 和微軟這樣的 Web 2.0 巨頭最近在一些產品中添加了區塊鏈功能,並將其標記爲“Web 3.0”。

盡管如此,關於Web 3.0到來的預測顯然不太可靠。一些樂觀主義者希望它在15年前就會到來。由於其核心技術剛剛開始出現,Web 3.0可能還需要十年的時間。

最好的準備方法是獲得對其核心技術的基本理解,並獲得使用JavaScript和Rust等語言的經驗,熟悉以太坊和Hyperledger等區塊鏈平台,並探索開發Web 3.0關鍵組件的工具。

ES-4.6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