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Tether的黃金戰略如何挑戰傳統央行購金模式

作者:Liam,深潮 TechFlow

原標題:狂買黃金超央行,穩定幣之王 Tether 的黃金夢


2025 年,全球央行正掀起一場空前的購金浪潮。

中國、印度、波蘭、土耳其等國的央行在過去一年合計購買了逾 1100 噸黃金,創下自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以來的新紀錄。

然而,在這場黃金回歸的熱潮中,一個“非主權”的買家正在悄然崛起,穩定幣之王 USDT 母公司 Tether。

據彭博社報道,Tether 已成爲全球最大的黃金買家之一。其最新儲備報告顯示,截至 2025 年 9 月,公司持有的黃金價值超過 129 億美元,這一規模已超過澳大利亞、捷克、丹麥等多個國家央行,躋身全球前 30。

更令人震驚的,是它的購金速度。截至 9 月的過去一年裏,Tether 平均每週增持黃金超過 1 噸,這一速度在全球央行體系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哈薩克斯坦與巴西,甚至超過了土耳其和中國央行。

而這還未包括其黃金穩定幣(XAU₮)所對應的金條儲備,及用數十億美元利潤進行的私人黃金投資。

Tether 買的不是紙黃金,也不是ETF,而是真正的金條。

與全球多數央行將黃金儲存在英格蘭銀行或紐約聯儲不同,Tether 選擇自建金庫、自行托管,CEO Paolo Ardoino 在接受採訪時透露,Tether 已在瑞士建造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金庫之一”,但拒絕披露確切位置。

深潮 TechFlow 獲悉,Tether 也正在新加坡建設第二座金庫,以服務亞洲儲備業務及其黃金穩定幣 XAU₮ 的擴張。

一個加密公司正在復制央行的硬件基礎設施,打造自有金庫和全球分布式儲備體系。

近期,Tether 又邁出了更加野心勃勃的一步,直接挖人進入黃金市場核心樞紐。

彭博社報道,Tether 已從匯豐銀行高薪挖來兩位全球頂級貴金屬交易員:全球金屬交易主管 Vincent Domien 與 EMEA 地區貴金屬融資主管 Mathew O’Neill。兩人目前正履行離職通知期,預計數月內加盟。

Domien 同時擔任 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董事,該機構是全球黃金市場事實上的標準制定者,O’Neill 自 2008 年起即任職匯豐,是歐洲貴金屬融資領域的核心人物。

仔細研究之下,發現 Tether 不只是單純買黃金,他還有更大的野心。

從金條到礦山,布局全產業鏈

如果說自建金庫、囤積實物黃金,是 Tether 在“資產端”向央行看齊的第一步,那麼它在黃金上的真正野心,遠不止當一個被動買家,而是把整個黃金產業鏈變成自己金融版圖的一部分。

這套版圖,大致可以分爲三層:底層是黃金礦產和特許權,中層是金條,上層則是代幣化的鏈上黃金。

首先是大家最熟悉的一塊:XAUT,被寫進智能合約裏的金本位。 Tether Gold(XAU₮)是 Tether 推出的黃金代幣,每一枚代幣對應一盎司實物黃金,由瑞士金庫托管,並符合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的“合格交割金條”標準。

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是:XAU₮ 背後對應約 37 萬多盎司的實物黃金,折合 11 噸以上的金屬,全部存放在瑞士金庫中,在金價大漲的帶動下,XAU₮ 的流通市值已突破 21 億美元。

這意味着 Tether 手裏有兩層黃金敞口:

一層是寫在自身資產負債表上的黃金儲備,也可以用來增強美元穩定幣 USDT 自身的信用與抗風險能力;

另一層是黃金代幣 XAU₮ 背後的儲備,這一部分黃金重組爲可在鏈上流轉的金融產品。

比如,Tether 推出了開放金融平台 Alloy by Tether ,允許用戶將XAUT 作爲抵押品,鑄造新的合成美元穩定幣aUSDT。

但 Tether 不滿足於此,它在黃金產業鏈上想走得更遠,於是直接入股上遊黃金特許權公司,把礦山未來的黃金產量也納入到自己的資產體系。

2025 年 6 月,Tether 旗下投資實體 Tether Investments 宣布入股加拿大上市公司 Elemental Altus Royalties,這是一家專注於黃金及貴金屬特許權與分成(royalties & streams)的公司,擁有多處正在生產或接近投產的礦山收益權。

公開信息顯示,通過一系列協議與增持操作,Tether 最多可拿下 Elemental Altus 約三分之一以上的股份,成爲這家黃金特許權公司的“基石股東”,甚至在後續支持其與 EMX Royalty 的合並交易中,追加約 1 億美元資金,幫助打造一家中型黃金特許權平台。

Tether 不僅買已經出土的金條,還要買以後從地下挖出來的黃金的分成權。

Tether 並不滿足於單一標的,它在更廣範圍內和黃金產業圈對話。根據《金融時報》報道,Tether 正與多家黃金礦業和投資公司接觸,希望在採礦、冶煉、交易、特許權收益各個環節部署資本,構建自己的“黃金版產業矩陣”。

據悉,Tether 還與黃金採礦投資工具 Terranova Resources 進行過會談,盡管未能談成交易,但釋放出的信號非常明確:

Tether 想做的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系統性地打通黃金產業鏈條。

把這幾塊拼在一起,你會發現 Tether 在黃金上的布局呈現出一種“自上而下 + 自下而上”的雙向夾擊:

自上而下,它從金融產品端出發,先有一個 XAU₮,用代幣化方式去承接全球用戶對黃金的需求,建立起“黃金流量入口”;

自下而上,它沿着金條儲備、礦山特許權、潛在採礦投資,把黃金產業鏈的資產端、供給端,用投資和股權的方式逐步納入掌控範圍。

黃金信仰來自何方?

從表面看,Tether 押注黃金,很容易被歸因爲“黃金 FOMO,跟着央行一起買安全資產”。

但如果把時間線拉長,梳理其高管過去兩年的公開發言和資產調整,你會發現,這更像是一套有明確世界觀的資產哲學:

用比特幣和黃金,給一個“無國籍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鑄一個雙支柱的安全底座。

Tether CEO Paolo Ardoino 在多個場合提到,他不太喜歡“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這套說法,更願意反過來表達,黃金是“自然界的比特幣”(natural Bitcoin):同樣稀缺、同樣經受了長期檢驗,只是一個存在於物理世界,一個存在於數字世界。

2025年9月,Ardoino 表示:“隨着世界變得越來越黑暗,Tether 將繼續將部分利潤投資於比特幣、黃金和土地等安全資產”。在他看來,比特幣和黃金會“比任何法定貨幣活得更久”,是穿越週期的終極價值載體。

正如 XAU₮ 宣傳片中所言,五千多年來,黃金象徵着權力、穩定和真理,以重量而非言語來衡量。

這背後,是 Tether 過去兩年在資產端做的一系列動作:

一方面,Tether 每季披露的審計報告顯示,其資產儲備高度集中在美國國債,單是美債持倉就已經超過 1,200 億美元,成爲全球最大的單一美債持有者之一;

另一方面,從 2023 年開始,Tether 公告中反復強調,會用每季度盈利的一部分去購入“長期價值倉位”,先是比特幣,再是黃金,目的不是爲了給 USDT 做 1:1 抵押,而是爲了強化公司整體資產負債表的“硬資產”屬性,抵御利率、信用和地緣風險。

所以,Tether 押注黃金,至少有幾層清晰的動機:

第一層,最直白,把利潤變成“不會被任何央行多印出來的東西”。

在高利率週期裏,Tether 靠巨額美債賺到了超過百億美元的年利潤,預計 2025 年利潤超 150 億美元。但 Ardoino 很清楚,這種“利差盛宴”是週期性的,而主權債務膨脹卻是結構性的。

過去一年裏,他多次提到所謂的“貶值交易”,投資者出於對主權債務和其計價貨幣長期貶值的擔憂,逐步把資產從國債、法幣挪向黃金這類硬資產。

第二層,抵御美元體系下的極端風險。

USDT 的體量已經大到和小國貨幣、地區性銀行體系“同一量級”,這讓 Tether 不得不考慮一種極端場景:如果未來某個時刻,美國監管或銀行體系對其施壓甚至凍結資產,或者整個美元體系遭遇系統性風險,僅靠美債和銀行存款的資產端,將顯得過於被動。

黃金既不屬於任何主權信用,也可以通過自建金庫的方式完全脫離傳統托管體系,這就是爲什麼 Tether 要在蘇黎世、新加坡自建金庫,而不是像很多央行那樣把黃金長年放在英格蘭銀行或紐約聯儲。

第三層,RWA 時代,黃金是最容易被接受的鏈下資產。

Tether 在 2025 年 Q1 公告中明確把 XAU₮ 描述爲“市值最大、合規性最強的代幣化黃金產品之一”,並強調所有代幣由瑞士金庫內的金條 100% 實物背書。

這就形成了一個巧妙的閉環:

一方面,Tether 通過購金、入股 Elemental Altus 這類特許權公司,鎖定了黃金的現貨與長期產量敞口;另一方面,它用 XAU₮ 把這些黃金“切片”後丟到鏈上,變成可全球交易、可組合的 DeFi 抵押品和結算資產。

從商業角度看,這是把黃金產業鏈的現金流和估值重新“DeFi 化”。

Tether 的每一步資產配置,像極了一家正在學習如何做央行的公司。

它不只是在追逐收益,而是在構築一個以代碼爲邊界、以黃金和比特幣爲錨的新秩序。

如果未來真的走向多極貨幣體系,那麼“美債 + 比特幣 + 黃金”,將不只是資產組合,更是這家“無國籍央行”穿越週期的資產負債表。


XAUT-1.9%
BTC-2.6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