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作者福利來啦!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正式上線!
現在在 Gate 申請認證,成功通過即可享受價值 $3,000 的早鳥專屬福利!獲得專屬徽章、現金獎勵、限量週邊,更有機會登上官方榜單,享受更多曝光與特權!
申請門檻超低,只需 500 粉絲 + 積極發帖互動,你也可以成爲社區領袖!
早鳥福利:
🏆 最具影響力創作者 3 名(最多互動):50 USDT + Gate X RedBull 隨行杯+ 精選文章 5 篇
🏆 最佳內容獎 5 名(內容最佳):$50 倉位體驗券+ Gate 平沿帽 + 精選文章 5 篇
🏆 除此之外前50名成功申請者:$50 倉位體驗券
所有成功申請者均可獲得認證創作者徽章+官號 “首批認證創作者榜單” 曝光
海外用戶:Gate 平沿帽 = $20 倉位體驗券,Gate X RedBull 隨行杯 = $30 倉位體驗券
申請步驟:
1️⃣ App 首頁 → 底部進入【廣場】 → 點擊右上角頭像進入個人主頁
2️⃣ 點擊頭像右下角【申請認證】 → 進入認證頁面
3️⃣ 審核通過後,頭像旁將顯示專屬認證徽章,彰顯你的專業與權威!
🎁 專屬福利包含:身分標識、內容推薦、專屬曝光 、活動優先權 、熱門項目合作等!
立即申請,成爲廣場社區領袖,享受更多福利和機會!
詳情閱讀:https://www.gate.com/help/community-ce
理解微笑曲線,走出區塊鏈的認知峽谷
“互聯網思維”爆火的另外一面是懊惱和沮喪。很多人應該還記得馬雲著名的“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的紮心之論。其實互聯網的成功是一場事先聲張的承諾兌現。早在九十年代末,人們就預言了互聯網革命,清晰地描繪了互聯網數字經濟的藍圖,像範里安這樣的經濟學家也創建了網絡經濟學。 .COM 泡沫時期,類似互聯網搜索、社交、電商、媒體、遊戲、流視頻等應用場景就都提出來了。方向早都給你點出來了,道理也講清楚了,橄欖枝遞了無數次,只不過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兌現承諾而已,結果大多數人還是踏了空,可以想像心裡得是多苦澀。
我就是一個踏空者。我九十年代末就閱讀了不少互聯網和數字經濟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很早就堅信互聯網改變世界,相信數字經濟是我這一代人最大的機會,早在2001 年就進入智能移動設備行業從事Pocket PC 的開發,因此對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和趨勢也有著得天獨厚的學習和實踐條件。可以說我的起點是非常高的,但是後來又確確實實的完全錯過了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這中間發生了什麼呢?
我仔細地反思過這個問題,發現我在對於互聯網的認知上,走過了一條“微笑曲線”。具體的說,我還在學校裡的時候,因為沒有接觸實踐,頭腦裡主要還是書本和理論知識。但是事後回頭看,這個時期我對於互聯網的認知雖然空中樓閣、囫圇吞棗,但是由於直接來自前沿思想者的第一性思考,反而是比較接近本質,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倒是隨著我對行業的接觸越來越深入,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認知反而發生了偏差和下降,進入了一個長長的峽谷。正是在這個認知峽谷裡,我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發生懷疑,對技術和商業的進展麻木不仁,對朋友們一次又一次伸過來橄欖枝視而不見。等到互聯網完全成功,認知重新獲得提升,已經來不及了,完全錯過互聯網的時代紅利。
據我觀察,“認知微笑曲線”這個現象非常普遍。多數人對於新事物的看法都符合一個三段規律,一開始覺得是這麼回事,到了中間覺得不是這麼回事,最後回頭一看,還是這麼回事。剛開始純理論分析的時候,雖然是空對空,但因為觀點和素材直接來自前沿領域的思想者,反而比較接近本質和終局,有一個比較高的認識起點。等到開始接觸實踐,發現困難重重,產生嚴重的懷疑,再加上行業低谷期總有所謂專家給你頭頭是道地論述為什麼這個不行、那個也不行,很容易就把你帶偏,走向負面。等到最後條件成熟,大功告成,再回頭一想,原來一開始就是對的,反而是到中間階段被浮雲遮瞭望眼。
就拿我對於互聯網的認知來說,主要的曲折發生在.COM 泡沫崩潰以後互聯網最艱難的時期。互聯網公司光環破滅,股價跌成仙,我們這些曾經熱切盼望互聯網革命一朝成功的年輕人急需解釋,這個時候一些專家和媒體就出場了,把互聯網為什麼不行解釋得得鞭辟入裡、頭頭是道,使我從理論上開始懷疑互聯網的前景。
當時對我影響最大的負面觀點有三個。
第一是互聯網沒有健康的商業模式,搞來搞去都不知道怎麼掙錢,除了賣廣告就是上灰產,望之不似人君。
第二是電商不符合中國國情,中國社會道德水平低下,欺詐橫行,無法建立電商所需要的信用體系。
第三是互聯網只能做實體經濟的補充和工具,談不上建立新的經濟秩序和產業形態。
這三個觀點不但理論自洽,言之有物,而且嚴重地與我當時的經驗吻合。比如說,當時CSDN 做了一個技術圖書電商網站,負責人是我的好友,所以我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了一個電商網站從零開始,篳路藍縷,慢慢初具模樣,然後又因為種種原因逐漸衰落,最終歸於塵土的幾乎全過程,從而讓我看到細節之中真的是隱藏著很多看似無解的問題。舉一個例子,當時普遍流行的是現金支付、貨到付款,快遞員送貨之後拿著紙幣現金回來交給快遞公司,然後快遞公司再給電商網站結款。不誇張的說,那時候每週都有快遞員收錢以後玩消失、甚至快遞公司吞錢吞貨以後原地蒸發的事情。怎麼解決,我們當時真的看不到。誰能想到,不到十年之後,中國人已經可以通過網上支付,放心地購買食品、藥品和金融產品了。
總之,這個“微笑曲線”的峽谷裡,使我對互聯網的認知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多次拒絕了加入互聯網行業的機會。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我對於互聯網的認知也隨著互聯網的大成、“互聯網思維”的興起,逐漸走到了“微笑曲線”右側的上升段,但是這個時候我已經完全錯過了時機。
回顧這一段經歷和思考,我的目的當然不是考古,而是因為我覺得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似乎今天又被區塊鏈押上了韻。區塊鏈行業今天也處於艱難之中,公眾對區塊鏈的認知也走到了這條微笑曲線的低谷區域。很多人以前剛開始接觸和學習區塊鏈的時候,道理想得挺清楚的,不就是通過共享賬本消除對賬摩擦,通過智能合約自動執法,通過通證經濟激勵協作行為嗎?但是這幾波起起落落,再加上專家們的口誅筆伐,現實世界各種艱難險阻,慢慢的大家就迷糊了,覺得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就是現在的狀態。
我對於區塊鏈的堅持,某種意義上,就是為了彌補錯過互聯網的遺憾。區塊鏈底層價值邏輯在我看來無比清晰和堅實,並且早就得到實踐檢驗,而阻礙它成功的問題也已經被定位出來,正在一一解決。區塊鏈的成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它的成功將給全球數字經濟帶來範式轉移。所以我沒有理由不堅持這個方向,而且相信不需要太久就能見到曙光,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堅持,穿越認知微笑曲線的這段峽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