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XRP 漲至 18.000 美元?- 一群電子貨幣'研究'團隊稱可能會發生這種情況
在加密貨幣世界中,投機性質總是使定價變得“自由”到令人驚訝的程度。對於極高價值的預測,曾經被認為是荒謬的,比如預測比特幣在2018年至2019年達到10萬美元,現在已成為現實。同樣,到2025年,XRP社區 - 或稱為“XRP軍團” - 正以樂觀的態度傳播著對100美元、1000美元甚至每個XRP達到18000美元的價格預測。 XRP價格預測:從傳言到研究報告 2023 年 6 月,就在 XRP 被 Analisa Torres 法官宣佈為“非證券”之前,Valhill Capital 發佈了一份題為“確定 XRP 公允市場價值的綜合方法”的估值報告。本報告介紹了五種不同的定價模型,其中“XRP 估值模型 #4”被認為是最可行的。 基於(DCF)現金流折現(的報告,假設關鍵是: 全球基本交易總額:104萬億 USDT在2023-2032)年間的經濟增長速度:2%適用的折扣率:10%當前交易總額價值:915萬億美元XRP流通供應量:50.7億枚 根據以上數據,每個XRP的估值約為18.036美元。在這個理想的情景中,瑞波實驗室將在全球交易處理中發揮主導作用,並從XRP分類帳(XRPL)收取費用,甚至部分數字化全球資產,取代傳統的SWIFT國際轉賬系統。 關於XRP的應用和挑戰的現實 儘管像上面那樣的“宇宙”預測已經激發了社區的信心,但在實際審視時,跡象表明還有許多需要考慮的事情: 銀行系統中的實際應用: 截至2025年2月28日,目前尚未有可靠消息來源證實XRP已完全整合進美國任何大型銀行的跨境支付系統或內部交易。RippleNet: Ripple的全球支付網絡已與JPMorgan Chase、富國銀行、美國銀行和花旗銀行等大型銀行合作。然而,只有PNC銀行和美國銀行的合作關係得到明確的證據證實。關於傳言和數據不一致性:社交媒體上傳播了一個視頻片段,聲稱美國銀行在過去兩年中“100%的內部交易”都使用了RippleNet和XRP。然而,像這樣一個大型銀行的內部交易量約為每天約1.2至1.5百萬筆(,這使得XRPL處理這一規模的能力備受質疑。關於富國銀行使用XRP進行信用卡支付和貸款支付的傳言也受到內部人士的質疑。富國銀行的一名員工在社交媒體平臺上表示:“不實。為何要傳播假消息?”表明這些信息僅僅是謠言傳播。 期望與現實:XRP在支付生態系統中的未來 在過去的12個月中,XRP的價格經歷了顯著增長,並且投資基金已提交了許多基於XRP的ETF申請,引發了對未來價格上漲潛力的期待。然而,與Valhill Capital報告中的假設相比,目前的現實情況顯示:) 應用技術速度:建立基於XRPL的全球支付系統並具有處理大規模交易能力仍然尚未實現。傳統銀行的接受程度:儘管RippleNet與大型金融機構有合作關係,但在日常交易中廣泛合作和使用XRP仍然尚未真正存在。 因此,在未來十年中,XRP達到18.036美元的可能性是非常遙遠的,這些“瘋狂”的預測只是加密貨幣市場投機圖景的一部分 - 這是一個本來就動盪並且容易被市場情緒誇大的市場。 結論 對價值18,000 USD的XRP的期望表達了社區一部分強烈的信念,但現實卻顯示出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很大差距。雖然區塊鏈技術和現代支付解決方案正在發展,但完全取代傳統支付系統需要時間,同時需要大型金融機構的接受和適應。投資者面對過於雄心勃勃的預測時應謹慎,並始終權衡長期前景與全球數字化道路上當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