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量子‘猫’咆哮:120量子比特的突破让比特币的加密风险更近

简而言之

  • IBM研究人员纠缠了120个量子比特,设定了量子计算的新基准。
  • GHZ “猫态” 实现了 0.56 的保真度,证明了完全的多量子比特纠缠。
  • 直接保真估计确认结果,提供可扩展的量子验证。

Decrypt的艺术、时尚和娱乐中心。


深入了解 SCENE

IBM 最新的量子突破使加密世界离其噩梦场景更近了一步——一台能够破解比特币加密的计算机。

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一份报告中,IBM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创建了一种120量子比特的纠缠量子状态——迄今为止最重要和最稳定的此类状态。

这项实验在一篇题为《大猫:120个量子比特及更高维度的纠缠》的论文中描述,展示了所有量子比特之间的真实多方纠缠——这是通向容错量子计算机的关键一步,这种计算机将来可能运行足够强大的算法,能够破解现代密码学。

“我们寻求在量子计算机上创建一个大型纠缠资源态,使用的电路噪声被抑制,”研究人员写道。“我们使用图论、稳定子群和电路去计算的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份报告是在主要科技公司快速进展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发布的,旨在开发实用的量子计算机。IBM的突破超越了谷歌量子AI,后者的105量子比特Willow芯片上周运行的物理算法速度超过了任何经典计算机的模拟能力。

建造更大的猫

在这项研究中,IBM团队使用了一类被称为格林伯格-霍恩-齐林格的量子态,通常被称为“猫态”,这是源于薛定谔著名的思想实验。

GHZ态是一个系统,其中每个量子比特都处于全为零和全为一的叠加态。如果一个量子比特发生变化,其他所有的量子比特也都会变化——这是经典物理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除了它们的实用性,GHZ态历史上一直被用作各种量子平台的基准,例如离子、超导体、中性原子和光子,”他们写道。“这源于这些态对实验中的缺陷极为敏感——实际上,它们可以用来实现海森堡极限下的量子传感,”他们提到,这是量子物理中测量精度的最终限制。

为了达到120个量子比特,IBM的研究人员使用了超导电路和自适应编译器,将操作映射到芯片上噪音最小的区域。

他们还采用了一种称为临时去计算的过程,暂时解开已经完成其角色的量子比特,使它们能够在稳定状态下休息,然后再稍后重新连接。

它真的有多“量子”?

结果的质量是通过保真度来衡量的,保真度是衡量所产生的状态与理想数学状态的接近程度的标准。

1.0的保真度意味着完美控制;0.5是确认完全量子纠缠的阈值。IBM的120量子比特GHZ态得分为0.56,足以证明每个量子比特仍然是一个单一、相干系统的一部分。

直接验证这样的结果在计算上是不可能的—测试120个量子比特的所有配置将需要的时间超过宇宙的年龄。

相反,IBM依赖于两种统计捷径:奇偶振荡测试,这种测试跟踪集体干涉模式,以及直接保真度估计,它随机抽样一种可测量属性子集,称为稳定剂。

每个稳定器都充当诊断工具,确认量子比特对是否保持同步。

为什么这对比特币很重要

尽管仍远未构成真正的密码威胁,IBM的突破使实验又向危险的6.6百万比特币迈进一步—这些比特币价值约7672.8亿美元—量子计算研究小组Project 11警告称这些比特币易受量子攻击。

这些高风险的币包括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所拥有的币。

“这是比特币最大的争议之一:该如何处理中本聪的币。你无法移动它们,而中本聪显然已经不在了,”项目11的创始人亚历克斯·普鲁登告诉Decrypt。“那么,这些比特币会怎么样呢?这是供应量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你是烧掉它,重新分配,还是让量子计算机获取它?这就是唯一的选择。”

一旦比特币地址暴露了其公钥,足够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理论上可以重建它并在确认之前夺取资金。虽然IBM的120量子比特系统本身没有那个能力,但它展示了朝着那个规模的进展。

随着IBM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容错系统——而谷歌和Quantinuum也在追求类似目标——量子对数字资产的威胁时间表正变得越来越真实。

BTC-3.42%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