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新版本界面更清新簡潔、操作更流暢絲滑,還有多項貼心新功能上線,快來更新體驗吧!你對新版界面有什麼感受?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是哪一個?你發現了哪些驚喜或變化呢?發帖分享新版廣場使用體驗,瓜分 $10 分享獎勵!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以太坊取代比特幣?Tom Lee:彷彿 1971 華爾街顛覆黃金重演
BitMine 主席 Tom Lee 接受採訪時表示,以太坊最終可能超越比特幣市場份額,就像 54 年前美國放棄金本位時美國股市超越黃金。「以太坊可能會顛覆比特幣,就像華爾街和股市在 1971 年後顛覆黃金一樣。」
尼克森衝擊類比:美元如何顛覆黃金
(來源:CoinMarketCap)
以太坊取代比特幣的論點核心在於 Tom Lee 提出的「尼克森衝擊」歷史類比。1971 年 8 月 15 日,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森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結束布列敦森林體系,將美元變為「完全合成」的法定貨幣,不再以黃金為支撐。這個決定被稱為「尼克森衝擊」,徹底改變了全球金融格局。
Lee 表示,當這種情況發生時,「直接的受益者就是黃金需求和黃金市場」。脫鉤初期,黃金價格確實暴漲,從每盎司 35 美元飆升至 1980 年的 850 美元,漲幅超過 24 倍。許多人認為黃金將成為對抗通膨的終極避險資產。
然而,作為回應,「華爾街創造了讓美元佔據主導地位的產品,如今股票的市值為 40 兆美元,而黃金的市值為 2 兆美元」。Lee 指出,華爾街透過創新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債券、衍生品和後來的 ETF——將資本吸引到美元計價資產中。這些產品提供了黃金無法提供的流動性、收益和成長潛力。
他表示:「到該時期末,美元在 GDP 中的主導地位從 27% 上升到央行儲備的 57%,在金融交易中的主導地位從 80% 上升到 80%。」這種主導地位的鞏固不是透過強制,而是透過創造更好的金融工具。
代幣化如何成為以太坊的尼克森時刻
Lee 認為,「美元的主導地位將成為以太坊的機會」,因為「一切都變得代幣化」。這是以太坊取代比特幣論點的核心邏輯。當美元、股票、房地產和其他傳統資產轉移到區塊鏈上時,以太坊作為最成熟的智能合約平台,將成為這些代幣化資產的主要承載層。
他說:「因此,當我們將美元轉移到區塊鏈(即穩定幣)上時,我們就會轉移股票和房地產。」穩定幣市場已證明這個趨勢。USDT 和 USDC 等美元穩定幣總市值超過 1,500 億美元,其中大部分部署在以太坊上。這些穩定幣不僅用於加密交易,也開始進入跨境匯款、貿易結算等實體經濟領域。
RWA(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更是關鍵。貝萊德執行長 Larry Fink 曾強調代幣化是金融業未來最大機會,傳統資產如房地產、債券、藝術品等正在被轉換為鏈上代幣。以太坊憑藉其 ERC-20 標準、成熟的 DeFi 生態和廣泛的開發者社群,成為 RWA 代幣化的首選平台。
這種趨勢類似於 1971 年後華爾街創造的金融創新。當時,股票市場透過提供更高流動性和更多投資選擇,吸引了原本可能流向黃金的資本。今天,以太坊透過智能合約和可編程性,提供了比特幣無法提供的功能——從 DeFi 到 NFT,從穩定幣到代幣化證券。
不過,Lee 強調這仍然是一個「可行的理論」,他仍然看好比特幣。這種謹慎表態反映了市場的複雜性,以太坊取代比特幣並非必然,而是取決於代幣化趨勢的發展速度和以太坊生態的持續創新。
翻轉論爭議:支持者與反對者觀點
「翻轉」(The Flippening),即以太坊有一天會超越比特幣市值的想法,多年來一直是爭論的話題,但近幾個月來再次受到關注。當前比特幣市值約 2.17 兆美元,以太坊 4,763 億美元,以太坊需要增長 4.6 倍才能實現翻轉,這在當前市場條件下極具挑戰。
今年 8 月,ConsenSys 創辦人 Joseph Lubin 表示,以太幣將「飆升 100 倍,取代比特幣成為『貨幣基礎』」。Lubin 的論點基於以太坊的技術優勢和生態多樣性。他認為,以太坊不僅是數位黃金,更是可編程的經濟基礎設施,這種功能性將最終體現在市值上。100 倍的預測意味著以太坊市值將達到約 47 兆美元,遠超當前全球黃金市值。
早在 2021 年 8 月,DeVere Group 執行長 Nigel Green 就表示,「以太坊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崛起似乎勢不可擋」。Green 強調:「除了價格和名氣之外,以太坊在其他方面已經領先比特幣很多年了。」他指的是以太坊的智能合約功能、活躍的開發者社群、以及在 DeFi 和 NFT 領域的主導地位。
然而,反對聲音同樣強烈。比特幣倡議者兼 Jan3 創辦人 Samson Mow 表示,一旦 ETH 價格夠高,以太坊投資者就會轉回比特幣。Mow 的邏輯是,比特幣作為「數位黃金」的敘事更加純粹和簡單,當以太坊價格上漲後,投資者會獲利了結並將資金轉入更穩定的比特幣。
這種爭論反映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價值觀。比特幣最大化主義者認為,貨幣的核心功能是價值儲存,比特幣的固定供應和去中心化程度使其更適合這個角色。以太坊支持者則認為,區塊鏈的價值在於應用,以太坊的可編程性和生態豐富度將驅動更大的市值。
從數據看,以太坊在某些指標上已領先比特幣。今年以太坊現貨交易量首次超越比特幣,顯示市場對 ETH 的交易需求正在增長。以太坊的日活躍地址數和交易筆數也遠超比特幣,反映其生態活躍度。然而,市值是最終裁判,以太坊要實現翻轉,不僅需要技術優勢,更需要宏觀環境配合——如代幣化趨勢加速、機構採用提升、以及監管明朗化。
以太坊取代比特幣的可能性取決於未來 5 至 10 年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方向。若代幣化成為主流,以太坊將佔據優勢;若價值儲存敘事繼續主導,比特幣將保持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