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廣場用戶們,廣場使用界面全新升級啦!煥新體驗分享活動火熱進行中!
🎁 我們將精選 10 位幸運分享用戶,每人獎勵 $10 合約體驗券!
參與方式:
1⃣️ 關注 Gate廣場_Official;
2⃣️ 帶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標籤發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風格體驗、細節功能變化、你最喜歡的新功能,或優化建議等;
3⃣️ 帖子內容需至少 30 字,並且只帶本活動標籤;
廣場界面煥新介紹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動截止時間:2025/10/26 18:00(UTC+8)
你的體驗是我們持續優化的動力!趕快參與和大家分享吧!
Galaxy Digital:推動加密市場的三大Web3賽道
2025年10月11日,整個加密市場迎來一次大幅回落。比特幣從接近$126,300的高位,滑至約$107,000;以太坊從約$4,800 跌至約$3,500。根據公開數據顯示,這次回調在短短24小時內引發了約200 億美元的爆倉,成爲今年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算,或影響超160萬個交易帳戶。
此次回調後,Portal Labs發現,全網“又”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反思的聲音: )。
不少市場參與者意識到,如果過度沉迷於價格波動和槓杆博弈,只會被FOMO情緒裹挾,而忽視了真正並且長期在價值建設的Web3項目。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關於“牛熊”的討論。比如Galaxy Digital的研究負責人Alex Thorn在10月19日發布的Weekly Tops Stories中指出:雖然短期仍脆弱,但中期結構性牛市仍在。
那麼,有什麼能夠爲接下來的牛市提供支撐呢?Alex Thorn認爲有三大賽道共同推進:
第一,AI 資本投入(AI Capex)
Thorn指出,本輪 AI 基礎設施建設正在成爲真實世界的“超級週期”。無論是雲計算巨頭的數據中心擴張,還是芯片制造商的大規模產能投入,都意味着AI的資金需求和算力需求還在持續上升。區塊鏈和加密資產,恰恰有機會在數據確權、算力撮合、激勵機制上扮演角色。因此,AI並不是一陣風口,而是能爲加密市場帶來持續外部支撐的產業級動能。
第二,穩定幣(Stablecoins)
穩定幣依舊是鏈上資金流動的中樞。Thorn強調,穩定幣的使用規模和滲透度持續增長,既加深了鏈上的流動性,又擴大了真實支付和結算的應用場景。從跨境結算、DeFi清算,到新興市場用戶的日常支付,穩定幣正在成爲推動鏈上經濟活躍度的“底層管道”。
第三,資產代幣化(Tokenization / RWA)
真實資產上鏈,正在從概念驗證轉向實質性落地。無論是債券、基金、房地產還是碳信用,代幣化不僅讓傳統金融市場獲得新的流動性工具,也爲區塊鏈本身創造了新的交易需求和價值承載。Thorn認爲,這是一個跨越傳統與加密的橋梁,將成爲未來幾年內最具確定性的增量空間。
在Thorn的觀點中,比特幣的“數字黃金”屬性並未動搖。尤其是在外界普遍質疑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可持續性時,比特幣依然是對沖風險的重要工具。與此同時,像以太坊(ETH)、Solana(SOL)這樣的主流公鏈,因與穩定幣使用和資產代幣化緊密綁定,也被認爲有着良好的發展土壤。只是短期內,行情可能仍然會在前期高點下方徘徊。但從中期看,市場仍具備韌性。AI投入、穩定幣增長、資產代幣化這三股力量,將構成了加密市場繼續向上的結構性支撐。
Portal Labs則認爲,這三大趨勢不僅是市場中期向上的動力,也是Web3創業者需要重點關注的方向。對於創業者而言,它們意味着未來幾年真正可能落地的基礎設施與應用場景,也劃出了哪些領域更容易獲得資本青睞與政策支持。
對於中國Web3創業者而言,該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第一,從數據到算力的切口
對中國創業者而言,AI與區塊鏈的結合不是抽象的“跨界”,而是可以落到實際的算力調度、數據確權和隱私保護上。當前大陸政策對“數據要素”和“算力網路”是鼓勵的,因此Web3創業團隊可以切入**“鏈上數據流通 + 算力共享”**方向,把區塊鏈作爲工具而非投機敘事。
同時,也要避免將“AI + Token”簡單包裝成融資手段;中國Web3,更適合定位爲“AI基礎設施的區塊鏈輔助”。
第二,支付基礎設施而非代幣炒作
在全球範圍,穩定幣已成爲鏈上資金的管道,但在中國大陸,發行和流通均是政策高壓線。對Web3創業者而言,機會在於**“圍繞穩定幣的支付基礎設施”**,而不是做穩定幣本身。比如跨境清算、鏈上支付通道、合規KYC服務,這些都是香港、新加坡監管下允許探索的方向。
還有,國內不可能直接做穩定幣,Web3創業者可以考慮通過香港VASP、支付牌照切入,承接出海資金與企業需求。
第三,從工具平台切入
RWA是最確定的趨勢,但也是監管最嚴的領域。對中國Web3創業者來說,直接做“代幣化發行”風險極高,更合理的路徑是**“提供合規工具和服務”**,比如資產登記、鏈上憑證、合規API接口,幫助傳統資產管理機構實現數字化。香港的穩定幣與RWA框架,爲大陸Web3創業者提供了制度化窗口,但前提是必須在業務架構上隔離境內外市場。
因此,Web3創業者可以把自己定位爲“基礎設施服務商”,而非“資產發行方”,這是能否長期生存的關鍵。
牛熊更迭本來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但對Web3創業者而言,真正決定能否走遠的,是在週期間隙是否把精力放在商業落地、基礎設施建設、底層技術打磨,以及與監管框架對接上。市場總會獎勵那些在喧囂褪去時仍專注於價值創造的團隊。
下一步,中國的Web3創業,應該要在AI、穩定幣、RWA這些趨勢裏,找到能夠沉澱產業價值的切口,把建設做實,把長期主義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