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比特幣支付學費是「假新聞」?院長:技術已定尚未實施

許多中文社群媒體貼文錯誤地聲稱香港大學商學院於今年 9 月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學費和捐款,類似內容在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媒體平台上廣泛傳播,這些言論大多由留學中介帳號發佈。實際上,8 月 27 日蔡洪濱院長僅在論壇上提到探索可能性,表示「技術細節已基本確定」但未提及實施時間。

留學仲介誤導傳播,社交媒體謠言瘋傳

X 上的一篇貼文於 8 月 31 日聲稱,香港大學商學院「現在將接受比特幣支付學費和捐款」。9 月份,類似內容在小紅書等中國社群媒體平台上廣泛傳播,顯示該大學已經開始接受比特幣支付。這些言論大多由留學中介帳號發佈。X 平台上的韓國用戶也看到了類似的說法。

這種大規模的錯誤傳播凸顯了社交媒體時代資訊失真的問題。留學中介帳號為了吸引眼球和客戶,往往會誇大或曲解新聞,將「正在探索」包裝成「已經實施」。這種誤導不僅損害了資訊的準確性,也可能對實際考慮使用比特幣支付的學生造成困擾。

消息公佈後,迅速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有學生驚訝於港大的前瞻性,也有人調侃道:「我能拿學費換 0.5 個比特幣嗎?」更有網友幽默評論:「商學院果然會賺錢,本來一年賺 5 億,用比特幣一不小心多賺十億。」這些反應顯示公眾對比特幣支付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高度興趣,但也混雜了投機心態和對波動性的擔憂。

這項說法似乎源自於該學院院長的言論,但這些代理商和使用者似乎誤解了其言論。截至目前,港大商學院尚未正式宣布接受比特幣支付。這種「正在探索」與「已經實施」之間的混淆,是導致謠言擴散的核心原因。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使得聳動的標題比準確的細節更容易獲得關注,導致資訊在傳播過程中不斷失真。

院長言論被曲解,僅表達探索意願

香港大學院長演講

(來源:小紅書剪輯,作者:winston彥)

8 月 27 日,蔡洪濱院長在大學主辦的論壇上提到了接受加密貨幣支付學費和捐款的可能性,幾天後這一說法就在網路上傳播開來。Annie Lab 找到了小紅書用戶發布的演講片段,其中提到學校正在探索使用加密貨幣進行支付和捐贈。他接著說,「技術細節已基本確定。」但他沒有提到該計劃何時會付諸實施。

蔡院長的表述實際上是相對謹慎的。「正在探索」意味著處於研究和評估階段,「技術細節已基本確定」可能指的是技術可行性已經驗證,但這與正式實施之間還有很大距離。實施一個新的支付方式需要經過多個步驟:技術測試、風險評估、監管審批、內部決策流程、系統整合、員工培訓等。蔡院長的言論僅表明技術障礙已經解決,但並不代表所有其他步驟都已完成。

面對質疑,學院院長蔡洪濱已公開表態,該比特幣支付方式涉及的技術細節已解決。甚至還幽默表示:「虧錢了算經管學院的,賺錢了算港大,至少讓我們試一試。」這種幽默的表態顯示院長對這個計劃持開放態度,願意承擔風險進行嘗試。這種創新精神值得肯定,但也凸顯了比特幣支付在高等教育領域仍處於實驗階段。

《南華早報》(SCMP)在 8 月 30 日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報導了同一論壇。商學院發言人告訴該報,該學院正在「積極探索」比特幣支付選項。「積極探索」是官方用語,通常意味著該項目正在被認真考慮,但尚未做出最終決定。這與「已經接受」或「即將推出」有明確區別。媒體和公眾在解讀這類表述時需要更加謹慎。

官方支付說明未列加密貨幣,謠言不攻自破

香港大學未允許比特幣支付

(來源:香港大學財務及企業辦公室)

Annie Lab 審查了學校今年 9 月開始的本學年的學費支付說明,其中列出了可接受的支付方式,例如銀行轉帳、支票、FPS、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不包括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這個官方文件的審查是揭穿謠言的關鍵證據。如果港大真的接受比特幣支付,必然會在官方支付說明中明確列出,包括具體的操作流程、錢包地址或支付平台。

這種事實核查的方法值得推廣。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聳動消息時,最可靠的驗證方式是查閱官方網站和正式文件。留學中介或自媒體的說法可能出於商業目的或追求流量而誇大事實,只有官方渠道才能提供權威資訊。

如果港大真的實施比特幣支付,具體的操作流程可能包括:學生在支付系統中選擇「加密貨幣支付」選項、系統顯示當前匯率和應支付的比特幣數量、學生從個人錢包轉帳至港大指定地址、交易確認後系統自動標記學費已繳。此外,還需要處理匯率波動風險、即時兌換成法幣或持有比特幣、稅務申報和會計處理等複雜問題。

0.25 BTC 學費計算與全球先例對比

根據港大官網公佈的最新信息,2025 學年非本地本科生 STEM 專業學費為 21.8 萬港幣,非 STEM 專業學費為 19.8 萬港幣。按照比特幣價格計算,STEM 專業約 0.25 個比特幣,非 STEM 專業約 0.23 個比特幣。不過,這個數字將隨比特幣市場價格波動而不斷變化。

這種換算凸顯了比特幣支付在教育領域面臨的核心挑戰:價格波動性。如果學生在比特幣價格 10 萬美元時決定支付學費,但實際轉帳時價格跌至 9 萬美元,學生需要支付更多比特幣。相反,如果價格上漲,學生可以少付。這種不確定性使得比特幣支付對學生和學校都不夠友好。

放眼全球,敢這樣做的學校十分罕見。哈佛大學持有價值過億的比特幣,卻還未接受其用於學費支付。雖然港大不是首創,早前塞浦路斯大學、瑞士盧加諾大學等一批大學已先接受加密貨幣支付,顯示出教育領域對數位貨幣的開放態度。

塞浦路斯大學是全球首批接受比特幣支付學費的大學之一,早在 2013 年就開始這項嘗試。瑞士盧加諾大學與當地政府合作,將盧加諾市打造為「加密貨幣之都」,不僅接受比特幣支付學費,還允許市民用比特幣繳納稅費和購買公共服務。這些先例為港大提供了參考,但也顯示實施比特幣支付需要政府、金融機構和大學的多方配合。

然而,這類嘗試仍處於早期階段,配套機制尚未成熟。港大此舉雖具創新性,但在實踐過程中需建立健全風險提示機制和技術支援體系,幫助學生理性使用該比特幣支付方式。可能需要的配套措施包括:即時匯率鎖定機制、波動性對沖方案、支付失敗的後備方案、以及明確的退款政策。

港大商學院支持比特幣支付學費,標誌著加密貨幣正在進入亞洲頂尖高等教育機構的視野。這項措施不僅具有像徵意義,更向市場傳遞出重要訊號:比特幣逐漸從投資性資產轉型為主流機構認可的支付工具。加密貨幣在全球範圍內的實用化進程正在加速。可以預見,未來或許會有更多大學跟進。

無論如何,這項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高等教育的邊界,更展現了港大在數位時代的戰略眼光與創新魄力。當然,港大商學院考慮接受比特幣支付學費,並不是博眼球的「噱頭」,而是對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的前瞻性回應。

對於學生而言,比特幣支付提供了新的選擇,特別是對於持有加密貨幣的國際學生,可以避免複雜的跨境匯款流程和高額手續費。對於港大而言,這是品牌創新的機會,也是金融科技教育的實踐案例。商學院學生可以親身體驗加密貨幣在實際場景中的應用,這本身就是寶貴的教育資源。

BTC-0.28%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c0ff2c29vip
· 8小時前
比亞迪不就可以使用u來買車了嘛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