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市值破 5 兆美元!加密市場資金出逃,科技股狂歡幣圈破防

英偉達市值突破 5 兆美元創下歷史紀錄,成為全球首家達成此里程碑的上市公司,這個數字超過幾乎所有國家的年度 GDP,也遠超整個加密市場總市值約 3.8 兆美元。以英偉達為首的「七巨頭」帶動美股集體狂歡,標普 500 指數已連續 125 個交易日站在 50 日均線之上,今年回報率已超越比特幣。

英偉達 113 天創造 5 兆奇蹟,股市虹吸加密資金

英偉大市值破5兆美元

(來源:X)

10 月 29 日,美股上演歷史性時刻。科技巨頭英偉達市值突破 5 兆美元,書寫資本傳奇。而這一刻,卻讓幣圈徹底「破防」了。英偉達只用了 113 天,再次上演了資本市場的「AI 奇蹟」,成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 5 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這個數字,超過了美國與中國外幾乎所有國家的年度 GDP,也遠遠超過整個加密市場的總市值。

事實上,以英偉達為首的「七巨頭」帶動了美股的集體狂歡。標普 500 指數已連續 125 個交易日站在 50 日均線之上,今年以來的回報率已超過了比特幣。市場情緒高漲,美股多頭甚至吹響 7,000 點的號角。這種強勢表現形成了強大的資金吸引力,投資者紛紛將資金從高波動的加密市場轉向更穩健的股票市場。

(來源:Citadel Securities)

數據也印證了這項熱度。納斯達克數據顯示,光是 2025 年上半年,美國散戶投資者累計買進約 3.4 兆美元股票,賣出約 3.2 兆美元,交易總額超過 6.6 兆美元。而根據全球知名做市商 Citadel Securities 分析,散戶如今占美股整體交易量的 22%,創下自 2021 年「迷因股狂潮」以來的最高水準。目前散戶平均每天交易量高達 12 億股。

這股投資熱情也不僅限於美股。以韓國為例,韓國 KOSPI 指數已突破 4,000 點大關,年初至今累計上漲近 70.9%,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主要股指之一。這種市場情緒也讓原本熱衷炒幣的韓國交易活躍度大幅下降。10 月 29 日當日,當地虛擬資產成交額約 36.1 億美元,僅為 KOSPI 交易金額的 23.2%,而在過去這一比例一度超過 80%。

萬億美元缺口,山寨幣流動性枯竭

(來源:Glassnode、10x Research)

本輪加密牛市疲態盡顯,市場並未如期等來普漲的「減半行情」。比特幣雖然屢創新高,但上漲步伐放緩且以華爾街機構主導;山寨幣屢創新低,散戶在「10·11 事件」中嚴重受損或憤而離場,市場流動性緊縮。加密市場可謂是被推入地獄級難度的週期。

放眼全球資本市場,黃金和股票正同場共舞,反觀加密市場卻深陷悲觀泥潭,賺錢難度不斷升級,收益表現遠遜於傳統資產。比特幣雖曾短暫觸及 12 萬美元高位,卻更像一場缺乏散戶的資本獨角戲;山寨幣更是陷入流動性枯竭,創新乏力,熱點轉瞬即逝。

同時,部分資金也在流向加密概念股。根據彭博社報道,多年來,比特幣和山寨幣的總市值大多同步變動,但這次情況不同,比特幣在機構投資者中日益受歡迎,再加上投機資金轉向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股票,比特幣和山寨幣之間存在近萬億美元的差距。10x Research CEO Markus Thielen 表示,若散戶投資者(尤其是韓國散戶)沒有將注意力轉向相關股票,山寨幣總市值本應多出約 8,000 億美元。

但在當前週期內,山寨幣缺乏新資金流入,且這一缺口短期內難以彌補。而歷史上韓國加密交易者偏好山寨幣,當地交易所其交易量佔比曾超 80%,全球平台則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主。面對股票需求的高漲,Robinhood、Coinbase、Kraken 等交易平台推出了股票代幣化業務,以滿足現有加密用戶需求並探索新增量,這種佈局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加密市場的交易活躍度。

黃金避險屬性碾壓,比特幣資金配置邏輯轉變

除此之外,在風險偏好上升與宏觀不確定並存的環境下,黃金成為了首選的避險配置資產,並躋身 2025 年表現最好的資產之一。根據高盛分析,相較於黃金,比特幣回報雖更高但波動率極大,在風險偏好強時比特幣表現往往類同股票,但一旦股市下跌,比特幣對沖效果不及黃金。因此黃金目前在避險方面更為可靠,而比特幣仍處於從風險資產過渡到避險資產的階段。

這種資金流向的轉變揭示了投資者配置邏輯的根本性改變。在英偉達等科技巨頭提供明確盈利預期的環境下,投資者更願意選擇「看得見摸得著」的收益,而非加密市場的高波動賭博。近日 A 股都重返 4000 點,社區中大家自嘲道:「炒股的爸,炒黃金的媽,拿著 ETH 的我,大家集體相聚在 4000。」「我在加密市場躲牛市」。

相較於股市與黃金形成的資金虹吸效應,加密市場的內外困境還源自多方面因素。當前加密市場的創新缺乏爆發性。相較於以往能夠打破圈內外認知的 DeFi、NFT 和元宇宙等敘事,如今市場較多停留在技術迭代階段,而敘事卻不斷重複。即便部分敘事在短期內能夠吸引資金,也往往迅速冷卻,使市場活躍度和投資者信心難以維持。

創新乏力與監管缺失的雙重困境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大多數山寨幣缺乏明確的場景價值和落地應用,難以形成可持續的資金吸引力。例如,MEME 像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降低了進入門檻,使更多散戶能夠參與;但另一方面,這類項目過度依賴故事和情緒驅動,加速了場內資金的 PVP 化,最終演變為純粹的資金博弈,缺乏真正的價值創造。

RWA、DAT、穩定幣等新興敘事則主要由機構主導,收益效應有限,散戶參與度低,難以形成廣泛的市場共鳴。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加密市場的問題不是缺乏衍生品,而是鏈上『虛』的東西太多。我們現在更需要的是把更多鏈下的真實資產和服務搬上鏈。金融最終要與實體相結合,Web3 產業必須抓緊靠攏主流敘事,例如 AI 和 Agent Economy(智能體經濟)。」

此外,監管缺失是當前加密市場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以「10·11 事件」為例,這起風險事件不僅暴露了產業在基礎設施和風險管理方面的短板,對市場流動性造成了嚴重衝擊,同時影響了傳統資金對加密資產的信心。與傳統金融不同的是,加密市場是 7×24 小時,所以發展速度更快,對訊息反應也更即時。這意味著風險事件的衝擊往往更加集中和劇烈,對散戶資金和整體市場信心的影響也更直接。

加密市場亟需的風控機制

流動性緩衝基金:在極端事件中入場提供流動性,爭取套利商重新入場的時間

熔斷機制:參考美股經驗,在劇烈波動時暫停交易,避免恐慌性踩踏

透明化風險披露:強制項目方披露流動性結構、抵押品組成等關鍵風險指標

業內專家指出:「建立流動性緩衝基金和引入類似美股的熔斷機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傳統金融市場用血的教訓換來了這些風控經驗,幣圈應該藉鑑。在 10·11 這種事件中,如果一個流動性緩衝基金能入場爭取時間,讓套利商有機會重新入場,很多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資金傳導延遲與長期主義突圍策略

加密市場作為典型的高風險資產,其成長往往依賴上游資金的外溢效應。隨著利率逐步下降,低風險資產(如存款、債券等)的收益減少,資金會逐步流向高風險領域,如科技股、創業板以及加密貨幣。然而,這種資金傳導並非即時完成,而是存在一定時間延遲。

在股市和黃金已經提供相對穩定收益的背景下,投資人往往優先配置於這些可見盈利、風險相對可控的資產,加密市場很難立即成為首選。換言之,只有在降息週期逐步釋放流動性,並透過股市等風險資產逐級傳導後,加密市場才能獲得增量資金。英偉達的 5 兆美元市值正是這種資金優先流向確定性機會的最佳證明。

在加密 KOL @Sea 看來,加密行業需要耐心與長期主義。「AI 和美股是很熱,但如果就因此把大部分資金、注意力轉移過去,不管是投資還是創業,去那邊就會比在幣圈有更強的相對優勢嗎?幣圈是一個好市場/好行業,雖然每天都在震盪,但仍是快速迭代、創新空間巨大的市場。」

「加密產品已經找到了產品市場契合點,或者至少為已實現 PMF 的加密垂直領域開闢了道路。儘管這樣的產品尚不多,但隨著每一個建設週期的推進,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知識的複合積累,我們正創造出更多具有實際價值的產品。」這種觀點強調,加密市場的價值不在於短期價格表現,而在於長期的技術積累和基礎設施建設。

總的來說,加密市場正經歷一場煉獄式洗禮。然而,加密市場仍具備快速迭代、全球化參與和技術創新等獨特優勢,唯有聚焦實際落地與價值創造,堅守耐心與長期主義,或將成為當前市場中生存與突圍的關鍵策略。英偉達的成功提醒我們,真正的價值創造需要時間和實際應用的驗證,加密市場也需要從投機狂歡回歸價值本源。

ETH-1.24%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