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广场用户们,广场使用界面全新升级啦!焕新体验分享活动火热进行中!
🎁 我们将精选 10 位幸运分享用户,每人奖励 $10 合约体验券!
参与方式:
1⃣️ 关注 Gate广场_Official;
2⃣️ 带上 #我的广场升级体验 标签发帖,分享你的使用感受,比如界面风格体验、细节功能变化、你最喜欢的新功能,或优化建议等;
3⃣️ 帖子内容需至少 30 字,并且只带本活动标签;
广场界面焕新介绍文章:https://gate.com/post?post_id=14774358&tim=ARAbClhcBQNwWRIVGAoGBB5QX1sO0O0O&ref=BFlBUFwL&ref_type=105
活动截止时间:2025/10/26 18:00(UTC+8)
你的体验是我们持续优化的动力!赶快参与和大家分享吧!
Galaxy Digital:推动加密市场的三大Web3赛道
2025年10月11日,整个加密市场迎来一次大幅回落。比特币从接近$126,300的高位,滑至约$107,000;以太坊从约$4,800 跌至约$3,500。根据公开数据显示,这次回调在短短24小时内引发了约200 亿美元的爆仓,成为今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算,或影响超160万个交易账户。
此次回调后,Portal Labs发现,全网“又”开始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反思的声音: )。
不少市场参与者意识到,如果过度沉迷于价格波动和杠杆博弈,只会被FOMO情绪裹挟,而忽视了真正并且长期在价值建设的Web3项目。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关于“牛熊”的讨论。比如Galaxy Digital的研究负责人Alex Thorn在10月19日发布的Weekly Tops Stories中指出:虽然短期仍脆弱,但中期结构性牛市仍在。
那么,有什么能够为接下来的牛市提供支撑呢?Alex Thorn认为有三大赛道共同推进:
第一,AI 资本投入(AI Capex)
Thorn指出,本轮 AI 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真实世界的“超级周期”。无论是云计算巨头的数据中心扩张,还是芯片制造商的大规模产能投入,都意味着AI的资金需求和算力需求还在持续上升。区块链和加密资产,恰恰有机会在数据确权、算力撮合、激励机制上扮演角色。因此,AI并不是一阵风口,而是能为加密市场带来持续外部支撑的产业级动能。
第二,稳定币(Stablecoins)
稳定币依旧是链上资金流动的中枢。Thorn强调,稳定币的使用规模和渗透度持续增长,既加深了链上的流动性,又扩大了真实支付和结算的应用场景。从跨境结算、DeFi清算,到新兴市场用户的日常支付,稳定币正在成为推动链上经济活跃度的“底层管道”。
第三,资产代币化(Tokenization / RWA)
真实资产上链,正在从概念验证转向实质性落地。无论是债券、基金、房地产还是碳信用,代币化不仅让传统金融市场获得新的流动性工具,也为区块链本身创造了新的交易需求和价值承载。Thorn认为,这是一个跨越传统与加密的桥梁,将成为未来几年内最具确定性的增量空间。
在Thorn的观点中,比特币的“数字黄金”属性并未动摇。尤其是在外界普遍质疑财政与货币政策的可持续性时,比特币依然是对冲风险的重要工具。与此同时,像以太坊(ETH)、Solana(SOL)这样的主流公链,因与稳定币使用和资产代币化紧密绑定,也被认为有着良好的发展土壤。只是短期内,行情可能仍然会在前期高点下方徘徊。但从中期看,市场仍具备韧性。AI投入、稳定币增长、资产代币化这三股力量,将构成了加密市场继续向上的结构性支撑。
Portal Labs则认为,这三大趋势不仅是市场中期向上的动力,也是Web3创业者需要重点关注的方向。对于创业者而言,它们意味着未来几年真正可能落地的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也划出了哪些领域更容易获得资本青睐与政策支持。
对于中国Web3创业者而言,该如何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第一,从数据到算力的切口
对中国创业者而言,AI与区块链的结合不是抽象的“跨界”,而是可以落到实际的算力调度、数据确权和隐私保护上。当前大陆政策对“数据要素”和“算力网络”是鼓励的,因此Web3创业团队可以切入**“链上数据流通 + 算力共享”**方向,把区块链作为工具而非投机叙事。
同时,也要避免将“AI + Token”简单包装成融资手段;中国Web3,更适合定位为“AI基础设施的区块链辅助”。
第二,支付基础设施而非代币炒作
在全球范围,稳定币已成为链上资金的管道,但在中国大陆,发行和流通均是政策高压线。对Web3创业者而言,机会在于**“围绕稳定币的支付基础设施”**,而不是做稳定币本身。比如跨境清算、链上支付通道、合规KYC服务,这些都是香港、新加坡监管下允许探索的方向。
还有,国内不可能直接做稳定币,Web3创业者可以考虑通过香港VASP、支付牌照切入,承接出海资金与企业需求。
第三,从工具平台切入
RWA是最确定的趋势,但也是监管最严的领域。对中国Web3创业者来说,直接做“代币化发行”风险极高,更合理的路径是**“提供合规工具和服务”**,比如资产登记、链上凭证、合规API接口,帮助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实现数字化。香港的稳定币与RWA框架,为大陆Web3创业者提供了制度化窗口,但前提是必须在业务架构上隔离境内外市场。
因此,Web3创业者可以把自己定位为“基础设施服务商”,而非“资产发行方”,这是能否长期生存的关键。
牛熊更迭本来就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对Web3创业者而言,真正决定能否走远的,是在周期间隙是否把精力放在商业落地、基础设施建设、底层技术打磨,以及与监管框架对接上。市场总会奖励那些在喧嚣褪去时仍专注于价值创造的团队。
下一步,中国的Web3创业,应该要在AI、稳定币、RWA这些趋势里,找到能够沉淀产业价值的切口,把建设做实,把长期主义坚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