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者们,广场创作者福利来了!
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申请功能正式上线!
申请步骤:
1️⃣ App 首页 → 底部进入【广场】 → 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个人主页
2️⃣ 点击头像右下角【申请认证】进入认证页面
3️⃣ 审核通过后,头像旁将显示专属认证徽章,彰显专业与权威
注:手机 App 需更新至 7.25.0 以上版本才可申请。
申请通道现在已经全面开放,广场 KOL、项目方、媒体、商业机构均可申请!
门槛超低,仅需 500 粉丝 + 积极发帖,即可申请!在 Gate 广场,你也可以成为社区领袖!🫵
🎁 专属福利包含:身份标识、内容推荐、专属曝光 、活动优先权 、热门项目合作等!
关于认证申请细节请阅读:https://www.gate.com/help/community-center/moments/47731/gate-square-creator-certification-guidelines
立即申请,彰显你在广场与众不同的地位,赢得更多福利和机会!
zkSync Era成了DeFi创新沃土?
作者:Haotian,链上观
上线仅2个月 zkSnycERA独立钱包地址就已超68万个,生态总TVL达到$338M,位列layer2 Rank 第四位。尽管较Arbitrum差距还不小,但其各项数据Metrics增长速度都预示着这场撸空投大战一定会卷出天际。 但zkSync生态目前进展如何?去中心化进程还存在哪些未知变量?接下来 Thread,你一定得细细斟酌。
当前数据体量还无法凸显zk-rollup的优势,用户体验差强人意。比如,大家频频吐槽的gas费高、交易失败、滑点不稳定等问题。 简单来说,zk电路逐个交易proof的机制天然成本高,须要生态数据达到一定体量后,其交易速率、GAS成本、丝滑体验等才能达到均衡状态。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且走且看。
zk-Rollup或许志在Mass Adpotion后的一骑绝尘,但眼下实际却得思考怎么不掉队于Arbitrum才行,表现在: 1)**头部项目吸金能力得加强,**诸如SyncSwap、ReactorFusion、Onchain Trade等头部DEX、Lending、Derivative项目,锁仓值、收益率等得进一步提升,恰如GMX增长引擎对Arbitrum的拉动效应一样;
2)zk技术底层的创新性优势待释放。 理论上,相比Arbitrum,zk-rollup可以实现数百万TPS的交易量,且去中心化性更极致,但现阶段由于zkSync的PlONK电路算法复杂,开发兼容性问题突出,给生态扩张带来严峻挑战。 这大大滞后了zkSync出爆款的时间。目前看 iZUMi Finance DL-AMM创新机制有待观瞻;
3)zkSync生态多元创新性还不够;一个生态的潜力如何,依次得看其在Derivative衍生品、Lending借贷、Yield Aggregator机枪池等类目的表现,但眼下zkSync聚焦在DEX交互?数字域名?Meme? 显然这些项目能聚人气,但持续性虹吸效应远不及Farming Pool高效,观察下zkHoldstation APY能不能稳住;
整体而言,zkSync生态当前发展情况可圈可点,但还是alpha早期状态,显然市场情绪预期偏高了,接下来抛出几个我观察到的潜在未知变量(风险),总之Calm Down! 简单而言:未来Sequencer的POS特权性支配问题;去中心化Validator仍被MatterLabs过度掌控;底层动态费率不稳定、Plonk合约开源问题等;
之前吐槽op-rollup的Sequencer中心化,zkSync的Sequencer目前也是MatterLabs运行的中心化组件,未来会基于POS机制和授权方法实现去中心化(存在特权,不够极致)。 不过,zkSync的Sequencer无法改变排序,因为一旦交易被改变zk-SNARK证明也失效了,所以即使达不到极致去中心化,但好在也无法作恶。
Validator负责在链下将Sequencer递交的交易生成SNARK证明,并在交叉验证无误后,将其添加到新区块的Rollup链条中。 尽管最终状态下,Validator(包含zkPorter)都要绝对去中心化的,但当下市场不成熟的阶段,其大部分验证节点还都由Matter Labs团队掌控运行,按照Roadmap,会逐步去中心化自治。
这意味着什么?这些Matter Labs高度控制的验证者节点会不会悄悄搜集用户IP地址? 就技术层面,不排除有“恶意节点”追踪交易并搜集用户IP地址的可能性。 尤其在未完全去中心化前,这块本就是暗盒,若当中个别验证节点,以抗女巫攻击之名搜集IP等信息,以此来优化空投策略,好像情理上也Make Sense。
当然,作为zk生态隐私交易的佼佼者,我想zkSync不会搬起石头砸脚做这样悖逆的事。 但面对眼下汹汹的zkSync撸毛狂潮,很难不让人产生这样的推论和隐忧。 这里只探讨理论上能不能做到的技术逻辑,至于会不会发生,作为zk生态行业观察者,我倾向保持乐观,请有意多账号撸毛的看官们自行判断及应对。
最后说一点,让大家极度困惑的zkSync费率问题,尤其是不同项目的交互费率、失败率等差异很大。 这本质上是还智能合约和zk底层的兼容性问题,若合约本身代码逻辑较复杂,数据结构和Plonk的电路算法优化也没做到位,就会存在不稳定问题。 这势必会成为开发者入驻生态的障碍,恐怕需要时间来消化。
这样就不难理解,为啥 Matterlabs CEO Gluchowski 在接受采访时会说现在没有发币的必要,未来一年时间内落实去中心化了。 一方面给其Sequencer、zkPorter Validators等去中心化问题留足时间,另一方面给优秀项目接触掌握开发创新zk项目壮大生态留足时间,当然也就给了广大撸er积攒福报的机会。